服务热线:96065
  放大150%  
当前位置: 首页 银行动态 新闻资讯 “大家文化”到底给张家港行带来了什么?

“大家文化”到底给张家港行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2.21

五年时间做好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对于张家港农商银行来说,它做的是“大家金融”。

上市五年来,在张家港人的专注下,“大家文化”被深深地镌刻在行史之中。

而这个“大家”,是你、是他、是农金领域的每一个人。

2017年1月24日,“张家港行002839”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张家港农商银行成为全国首批登陆A股的农商银行之一。今天,是它来到这条赛道五周年的日子。

上市五年来,张家港行人专业、专注做“大家文化”。

季颖,作为张家港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路见证了这个理念的成长。他告诉《中国农村金融》记者:所谓“大家”,是服务客户、员工,也是普惠社会、大众,更是引领同业、时代。

起初,“大家文化”是一份追求;如今,它俨然已变成了张家港农商银行的文化、信仰。

对张家港人来说,从小家、到大家,扩展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的范围,更是张家港行人的胸怀与理想。

关起门来是小家,员工和客户是最重要的家人

把客户当家人,企业往往喜欢把这句话当作口号,很多时候,它也只是一句口号。但张家港农商银行从没让这句话成为空谈,甚至连她的客户也把他们当作家人、靠山。这样的信赖不是因为曾经的锦上添花,而是当客户遇到困难时的雪中送炭。

没错,张家港农商银行的口碑,是在与客户一次次的合作中立起来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举国上下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央企在江苏民生保供企业的配套厂家,张家港顺丰纸制品有限公司接到加紧生产粮油外包装的订单。采购原料急需的大量资金,成为董事长包建军当下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由于之前在张家港农商银行已有贷款200万元,包建军不好意思再找他们,因此只能去其他银行东奔西走。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了解到情况的张家港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却主动上门为其提供帮助。经过调研,第一时间为包建军的公司新增授信750万元,包建军顺利完成了生产。

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包建军总会感慨地说,“艰难时刻显真情。”

除了包建军,张梅也将张家港农商银行视为家人。

张梅是张家港市综合保税区一家名叫威胜生物医药的公司负责人。这家公司每年生产出的青蒿素医药原料可以制造3亿至4亿针剂抗疟一线用药。

公司落户张家港的初期,正是技术研发和项目孵化的关键期。虽然缺少抵押物,但是张家港农商银行港区支行仍然为其给予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

张梅回忆说:“那时公司真差钱啊,没有资产抵押,张家港农商银行就给我们发放信用贷款。正是那一次的‘雪中送炭’,才成就了如今的我们。”

季颖说,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持续追求是确定不变的。张家港身处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老百姓长期的、巨大的需求潜力就是张家港行发展中的重要土壤。

时刻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相对于其他银行敞开大门欢迎客户,张家港农商银行选择走出去,主动走进客户的门,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在一次一次的主动中,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业绩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来自客户无与伦比的信赖。

客户是家人,员工也是。

张家港农商银行始终秉承关爱员工,与员工共成长的经营理念,除了通过不断完善薪酬、福利、绩效、培训体系,还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为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平台,激发队伍活力。

“要将合适的人才放在适合的位置。”季颖表示,员工的才能最重要,只要适合岗位,年轻人也能创造大价值。

细数张家港农商银行的高管团队,便能明白年轻人在这家银行有何种分量:行长吴开1979年出生;副行长陈金龙是75后,副行长王辉、陶怡分别出生于1983年、1985年。这是上市银行中较为年轻的一支高管团队。

除了高管,因为有了足够大的平台与激励,每一位员工也实现了自己能力的最大化。

作为新时代张家港农商银行小微客户经理,90后陶凯莉入行6年来,脚踏实地工作,在江苏省联社成立二十周年之际,被授予江苏农信“最美奋斗者”光荣称号。她说:真正的优质服务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对规章条例的机械遵循。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争创服务品牌,遵循“最多让客户跑一趟”的原则,才能大大提升了客户对我行的满意度。

作为青海西宁农商银行与张家港农商银行微贷项目合作的团队负责人,85后宋锦殿回忆在西宁的经历时表示:“虽然项目很辛苦,但是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愿意去。”

“我曾说过,不管来自哪里,只要到张家港农商银行上班,就是张家港农商银行人,就是家人。”季颖表示,团结一心、目标一致、步调统一,“大家文化”的美好愿景把每个员工紧紧联系起来。

员工和客户被张家港农商银行视为小家中最重要的成员,贴心的服务与真诚的关怀让它牢牢地团结了这两位重要的家人。正因为小家的和睦温馨,她的“大家文化”才得以走出小家的门,迈向大家。

敞开门是大家,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亲友

“企业和社会是一家,没有哪家企业可以脱离家庭、独自成长。主动回报社会、成就大家,自身才能行稳致远。”季颖坚持要打造一家有温度、有责任的大家银行。

他这样说,张家港农商银行也这样做了。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银行”,被张家港农商银行在2021-2023年战略规划中设定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规模之外,她追求的是内涵式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其中,第一要义就是坚守社会责任。

2021年,张家港农商银行举行“相伴二十载 与爱同行”慈善捐赠仪式,向6个项目合计捐赠金额80万元;连续12年独家赞助“千场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自2007年起先后实施两个持续时间各10年、捐款金额分别为200万元(该期实际捐款264.08万元)和700万元的全市百岁老人每月高龄补贴项目;连续7年开展面向环卫工人的“一杯水公益”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专项援助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期间累计捐款达156万元,累计为企业减费让利5.71亿元……

一次次“大手笔”的公益支出,源自于将道义扛在肩上,将社会放在心上。

“作为一家本土银行和上市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来回报社会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我行‘大家金融’品牌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张家港农商银行行长吴开道出了企业热心公益事业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意义。

可是,怎样才能真正从“根”上帮助更多的人,张家港农商银行认为:作为银行,还是要靠金融的力量。

“我们是一家扎根‘三农’、深耕区域经济的农信机构,所以我们要做的、必须做的就是普惠金融。”季颖明白,对于一家农商银行来说,承担社会责任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发展公益事业,而是真正成为农村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带领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业主富起来。

于是,多年来,他们不遗余力地做小微。

自2018年3月,张家港农商银行明确了“赋能实体、普惠民生”两大原则、“大家文化”和“转型创新”两大支撑,确立了公司金融、零售金融、网络金融、金融市场业务“四轮驱动”业务发展模式。全行以微贷、小企业贷款“两小”为突破口,坚定“做小做散”经营模式,以点带面发力普惠金融业务及网络金融业务。

有这样一组数据,是张家港农商银行做小微、做普惠带动社会发展最直观的说明:

小微金融事业部微贷规模从2016年末21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223亿元,成功突破220亿元大关,四年来总量增长超过200亿元;小企业部普惠口径小微贷款规模从2018年末的73.35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174.89亿元,三年净增超100亿元。至2021年末,小微金融事业部微贷、小企业部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合计新增投放90.9亿元,占全行新增投放的63%,“两小”业务切实成为张家港农商银行的“主业”。

地处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长三角地区,张家港的传统农业经济在其区域经济结构占比中越来越小,传统的“服务三农”已很难适应本地金融需求。于是,张家港行人在提供传统的金融服务外,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服务模式。

例如,2021年7月,江苏省联社与张家港农商银行联合举办助农直播活动。短短2个小时直播,累计销售凤凰水蜜桃等农特产品6558件,销售额近30万元。

“通过直播带货‘牵线搭桥’,实现了凤凰镇农产品的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助力。”吴开表示,“其实这也是我们行在全国率先改制成立农商银行二十年来不忘初心,服务‘三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除了服务本市,张家港的身影还遍布江苏各地。

为了响应东西部对接合作、助力江苏省南北挂钩合作,张家港农商银行早在2008年就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目前,该行共有本异地98家机构网点,已开设南通等3家分行和即墨支行等17家异地支行。

成立于2009年的张家港农商银行宿豫支行,是苏南地区农商行在宿迁地区开设的首家异地支行。在张家港农商银行全力支持下,宿豫支行以宿豫张家港南北挂钩合作为契机,主动向总行争取更加优惠的信贷政策,金融活水“南水北调”。12年来,该行累计投入贷款近140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8400余户,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于张家港农商银行而言,它追求的目标早已不单身自身的快速发展,而是在自己变得强大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富起来。

正如季颖所说:在县域、农村,大家本就亲如一家,我们希望的就是每一位亲友都享受到我们的普惠金融的红利。

走出门是更大的家,行业共成长是农金家族的荣光

“上市之前,有些人可能不了解、不熟悉农商银行。”季颖表示,上市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样一个群体。

借助资本市场,张家港农商银行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拓宽了资本补充的渠道,更为“农商银行”打响了品牌。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2家农商银行成功上市,资本竞技场上终于也有了农商银行的表演时间。

踏入资本市场,对于区域性的农商银行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平台,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更高水平的竞争。

面对上市带来的激烈竞争,季颖表现出了洒脱姿态:“在学习借鉴他行先进做法、先进理念的同时,倒逼和激励我们自身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运作。值得!”

五年来,在群雄逐鹿的市场上,张家港农商银行一路披荆斩棘,没有让股东失望,通过稳健经营,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良好发展。

据张家港行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截至2021年末,该行资产规模达1645.35亿元,较上市前(2016年)增幅82.45%;存贷款规模合计突破2200亿元,分别较上市前(2016年)增长85.62%、125.19%。信贷资产占比由2016年末49.15%升至2021年末的60.67%,2018-2021年连续四年信贷新增投放超100亿元,荣获苏州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评价第一名,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五年来,张家港农商银行零售转型也成果显著。个人贷款占比由2016年18.89%提升25.53个百分点至2021年44.42%;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末的1.96%持续下降至0.95%的历史低水平;拨备覆盖率也由2016年末的180.36%持续提升至近480%。

至2021年末,存款户数125.17万户,信贷客户数25.52万户,市民卡客户74.2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82.74万户。

……

耀眼的成绩使得张家港农商银行在农信队伍中脱颖而出,跑出加速度。

“一家农商银行可以走的很快,但是所有的农商银行齐头并进,就可以走得很远。”在季颖看来,想成为具有“大家风范”的银行,就要把“大家”放在心上,“我们要带着大家一起走,我们坚信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去年10月,张家港农商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荣获的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便是“一起走”的又一佐证。

其实,自2018年起,张家港农商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就已开始与省内外的农商银行开展技术交流,将多年积攒的优秀产品的研发、和谐的团队管理方法以及顺畅的流程梳理等经验进行输出。截至去年年底,输出地点已包括江苏、山西、山东、青海等省份,其中短期项目交付4次,6至12个月中长期项目交付6次。

江苏海安农商银行在与张家港农商银行短期项目合作中受益匪浅。海安农商银行行长江炜鑫此前接受《中国农村金融》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截至2020年10月末,我们的小微贷投放量已经超过了7000万。这样的效果已经说明:他们对我们的技术输出是毫无保留的。”

“有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是我们不在怕的。”季颖表示,张家港农商银行与其他农商银行同属于一个大家庭,就应当信息和资源共享,同舟共济,促进行业整体优质化发展。

以上,都是张家港农商银行的真实写照。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家风范”。

正是有了这样的气魄与胸怀、如此的责任与担当,张家港农商银行才能勇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潮头。潮头之上,它代表并激励着更多农村金融机构,成为了农金家族的荣光。

后记

“大家文化”伴随着张家港农商银行,走过了它的改制、上市,目睹了它的成长、蜕变。客户、员工、社会、大众、同业、时代,每一个都是“大家文化”的亲历者、见证人。

“大家文化”,曾经它们只影响了张家港农商银行内部。上市五年来,这四个字已经走向更广阔的农金大地、更专业的同行市场。

在未来,谁知道张家港农商银行的“大家”会不会影响到世界另一个国家的某个角落呢?

(本文转自“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作者:王珊珊)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PxuW2uMY25pfsbm7n0Xng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