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农商银行:情系港城 谱写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为全国首家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首批实现跨区域发展、首批成功上市的农商银行,我行始终保持“中国农村金融先行者”的本色,秉承“让普惠金融触手可及”的使命,紧紧围绕江苏省联社党代会确立的“3741”战略,坚守做小做散定力,立足本土、情系港城,深耕普惠、赋能发展,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定位、综合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的转型之路。
一、织密网格做深走访,做情系百姓家喻户晓的“金融卫士”
我行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与社区治理,打造“金网融合·服务万家”品牌,联合张家港市公安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反诈大走访活动,组建了一支由1000多名干部职工组成的“反诈金融卫士”志愿队伍,风雨无阻穿梭在商圈店铺、社区街道、田间地头,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截至目前,该行累计走访2609场次,其中大驻点272场,小驻点1398场;小组走访939场,线上宣传3220次;触达16.24万人次,发放宣传单页12.88万张。该行累计走访覆盖全市250个村(社区)、57.13万户居民,5万户个体工商户、213家学校、6783家企业、19324名企业员工。燃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我行将反诈大走访作为长期战略性工程,久久为功,全心全意守护百姓钱袋子,捍卫地方金融安全,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根基。
二、党建引领深耕普惠,做乡村振兴共富之路上的铺路人
我行坚守“服务三农两小、服务城乡居民”的初心,承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将金融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把金融服务送进千家万户。该行以党建“牵线”、金融“搭台”“政银企民”同台“唱戏”,开展“大家金融·兴村惠农”项目,与区镇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实施“美美乡村”强村富民计划,派驻百名“金融特派员”至村(社区)开展金融服务;打造数字乡村,推动“银村”普惠金融办公集成化,搭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61家,布设智能服务终端,持续迭代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功能应用,为村、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与政务民生服务,实现“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社区)”目标,让客户“只跑一次”或“足不出户”就能乐享便捷金融服务。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整村授信覆盖全市153个行政村、社区,涉农贷款余额超624亿元,惠及农户11.76万户,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富共享。
三、完善产品做优渠道,做简单高效生态多元的“金融工匠”
我行顺应新形势,整合、升级金融产品,加快建立涵盖存款、贷款、结算、理财等“一揽子”产品与服务的多层次差异化产品服务体系;推动“信贷工厂”升级,实现差异授权,提升审批效率;建立智能决策引擎,实现数十余款产品的线上秒级审批;线下普惠贷款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20分钟/笔。该行推进苏州市“互联网+在线抵押”项目,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个人类抵押登记业务申报全流程不见面、“无纸化”,开启“零见面、零跑腿、零纸张”的金融服务新篇章。与此同时,该行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百姓“医、食、住、行、教、娱”,构建金融场景应用生态圈,深耕“智慧医疗”场景,落地“智慧物业”“智慧旅游”等多项特色场景。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第三代社保卡新增发卡89.29万张,社保卡客户黏性227.93%;扩容手机银行场景,上线叮咚买菜、新市民应用,手机银行月活跃户数有效提升;物业场景覆盖合作小区44个,“E驾金”覆盖本地所有驾校;扩大数币运营机构朋友圈及民生高频场景应用覆盖面,发放数币贷款超百亿元。
四、构建科创服务体系,下好科技金融服务先手棋
科技金融位居“五篇大文章”之首,我行积极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科创企业规模小、轻资产、估值难、风险高的痛点,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金融特色化经营模式。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架构与激励机制。我行在总行成立“创新金融中心”,从组织架构上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服务的职能支撑;建立敏捷组织,打造专属产品体系与审批通道,设置科技金融业务审批专岗,开展科技产业的行业信贷政策研究,以内部转移定价引导资源向科创企业倾斜;针对科技金融领域新增设置专项信贷额度,明确尽职免责条件,促进分支机构“敢贷”“愿贷”,激发其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
深化产品创新,丰富服务手段。我行在苏州地区首家与中知麦田签约合作“信知贷”业务,结合地方征信数据为“轻资本、重知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发科创评分卡准入模型,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初期,实现“投早”“投小”,陪伴经营区域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以“招才通”服务人才型企业、以“科易贷”赋能企业成长,通过“科技贷”“科贷通”“苏科贷”“人才贷”等系列专项产品,打造科技金融新名片。截至2024年3月末,我行科技型企业自营贷款余额超120亿元、客户数达1155户。
五、创新集群服务机制,绘就回归本源服务实体底色
作为地方法人农商银行,我行坚持跟进本土创新产业集群项目,与市工商联联合发布“联银惠企”服务品牌,重磅推出“2024年联银惠企十条”服务举措,推动转贷基金、复产基金建设;为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重大项目配套“港发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呈现出五大特色。
构建“银政企”联动机制。我行通过项目对接会、现场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对接项目进度、畅通融资需求,构建协同服务良好格局。
项目名单制管理。该行关注重大项目6大类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保、创新载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聚焦张家港市“4+4”重点产业链,设置名单制台账,为各项业务开辟“绿色通道”。
全周期产品体系。我行采取“一企一策”授信方案,支持市级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依托专项政策为项目企业提供“港发通”项目融资;针对项目企业日常经营生产,提供各类流动性资金支持的特色产品“港发通周转融”。
专项差异化政策。该行为纳入重大项目名单制的企业优先倾斜专项信贷资源,对绿色制造、科技创新等产业项目额外给予专项低成本资金安排。
“一对一”专业服务。我行形成支持重点项目“一项目一策略、一项目一团队”的服务模式,打造“金管家”服务团队。
六、打造特色经营网点,探索“一支行一特色”生动实践
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下,新市民是影响共富目标的关键群体;双循环战略下,新市民消费是关乎内部大循环畅通的重要节点;稳就业、稳经营主体政策下,新市民就业创业是落实“双稳”政策的有力举措。我行聚焦占常住人口2/3的新市民群体,围绕省联社“十百千”工程创建规划,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5+1+N”模式,构筑5大基础服务功能、1项线下阵地特色亮点、N个联盟站点,全方位打造“新市民之家”综合服务平台,为新市民在港城安居乐业排忧解难。该行依托76家金融网点,面向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通专属“小哥银行”,提供金融产品支持、金融知识普惠、暖心驿站服务;打造新市民线上服务平台,将该平台积分查询等功能嵌入该行手机银行和智能超柜,开设“新市民之家”版块,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以新市民积分为授信定额依据推出“新市民贷”,针对快递营运司机等群体推出营运车租赁贷业务;打造全市首家新市民之家——“乘新驿”,针对新市民创业、安居、消费、教育等需求,提供专属金融产品和消费信贷产品服务,打通服务新市民“最后一公里”;与市人社局共建“零工驿站”,为新市民提供招聘求职、职业指导、技能提升、劳动维权、便民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